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链接地址:

https://hys.lnnu.edu.cn/

机构简介:

  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辽宁省仅拥有三家),隶属于辽宁师范大学,是我国最早的、专门从事海洋经济研究的实体性科研机构。中心前身是1989年成立的辽宁师范大学海洋资源研究所,2000年更名为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2002年被确定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2007年被提升为“教育部省部共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相当于理工领域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心还依托地理学辽宁省一流学科,不断拓展海洋经济地理研究,整体研究水平已经居于全国领先,连续三次被评为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近年来,中心与大连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共建“决策创新研究基地”,2014年与多家单位合作成立“东北地区面向东北亚区域开放协同创新中心”,2018年海洋中心入选首批辽宁省重点新型智库和辽宁省高校新型智库。

  1、研究领域

  在长期发展历程中,中心先后经历了海岸带资源调查、海洋资源评价、海域功能区划、海域有偿使用等不同阶段大量实证课题研究积累,不断总结提升形成了系统的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理论基础,构建了完整的区域海洋经济与人文地理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中心科研人员利用濒海区位优势和扎实的海洋经济地域系统基础理论,围绕海洋经济与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依托海洋遥感与空间计量分析,重点开展海洋资源与环境经济、区域海洋经济与产业布局、港口航运与交通经济、海洋地缘经济与地缘政治、沿海城乡融合与海岛振兴、海洋科技创新与技术经济六大领域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标志性成果,奠定了在国内外突出的学术地位。

  海洋资源与环境经济:① 海洋资源的综合评价及合理开发利用规划,包括全国、省、市的海洋发展规划;② 在海岸带复合生态系统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把海洋产业与相关陆域产业统一起来,即海陆经济一体化研究;③ 海岸带资源承载力与环境脆弱性研究,将陆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脆弱性理论方法引入到海岸带资源评价中,科学指导海岸带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④ 从可持续发展与陆海统筹的视角,针对海洋经济与产业发展的资源约束和环境容量,探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间的耦合协调关系。

  区域海洋经济与产业布局:主要围绕海洋资源开发活动而形成的物质生产和非物质生产事业(包括海洋运输、海洋水产、滨海旅游、新兴海洋产业等)展开研究。①海洋产业结构的基本演变规律、特点及调整方向;沿海地区及海岛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政策及空间管制;②区域海洋产业的空间组织、空间布局及空间模式;区域海洋产业发展规划、产业集聚与产业链识别与构建;③区域海洋产业体系发展与产业转型;④区域海洋产业发展的要素支撑、要素联系及要素配置。

  港口航运与交通经济:主要关注沿海交通运输与物流的产业要素、空间组织及网络;探讨交通运输对沿海地区及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响应;研究港口体系、航运网络与海洋运输的区域过程及空间联系;重视沿海城市与内陆城市、港口门户与腹地中心间的交通网络、点轴系统发育及演化。

  海洋地缘经济与地缘政治:把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结合起来研究,研究我国与周边邻国间的海洋地缘政治格局、过程与机理,分析我国如何适应地缘政治、战略及经济中心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的趋势,开拓国家的利益空间和安全空间,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和西太平洋的安全形势。

  沿海城乡融合与海岛振兴:主要针对沿海地区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城乡经济转型与融合发展问题;研究三渔问题与沿海地区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产业转型与区域治理;探讨海岛在海洋经济发展、海洋技术开发、海洋地缘建构、海洋权益维护中的作用;研究海岛经济地域系统的形成、发展、演化及海岛的开发保护、发展振兴。

  海洋科技创新与技术经济:主要针对海洋产业转型中的技术进步、节能减排与能源消耗等技术经济问题进行重点分析;针对区域海洋经济发展中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要素集成、对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的支撑作用、机制与构建途径等进行系统研究。